昭通刻章|昭通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大铭
2025-01-01 07:02 117.61.110.52 1次产品详细介绍
昭通刻章|昭通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大铭昭通
尧授天赤帝符玺:汉代纬书《春秋合诚图》记载,尧坐在舟中与太尉舜一起观看,凤凰背负着图献给尧,图用赤玉做匣子,长三尺八寸,厚三寸,有黄玉的匣子边缘和白玉的绳子,封住两端,其印章上写着“天赤帝符玺”。
黄帝的天王符玺:据汉代编写的纬书《春秋运斗枢》所述,黄帝时期,黄龙背负着河图,其中有一个带“钅旁”的物件,上面的文字是“天王符玺”。
这些神话传说给印章的诞生增加了神秘的色彩,反映了古人对印章的重视和崇拜。它们不符合科学事实,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印章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
也有一些与印章相关的神兽文化,例如:
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灵兽,在二十八星宿中,青龙代表东方七宿与太昊的东方之神,五行中属木,象征春季,被视为农耕社会的主要“图腾”,因为古人认为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决定着农耕收成。
貔貅:相传是一种凶猛的瑞兽,分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雌性名为“貅”。在古时,一角的貔貅称为“天禄”,两角的称为“”。
螭: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是一种没有角的龙。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螭首散水”。
玄武: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灵兽,是传统文化中四象之一。
甪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与麒麟相似,头上一角,据说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只陪伴明君,专为英明帝王传书护驾,寓意国泰民安、生活富裕、人世昌隆、人寿年丰。
在印章纽饰中常出现这些寓意吉祥的古兽形象。随着时间推移和文化发展,它们从庙宇走进屋宅,或被雕刻成精致配饰供人随身佩戴,以纳福驱邪。
印章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殷商时代。
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现代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受当时在模子里置竹篮条或绳子,再用泥涂在模子里,待半干后取出,陶坯表面会留下清晰篮或绳印纹的制陶方法启示,先民们后来直接在陶拍上刻纹饰。陶拍原是用以拍打方式弥合泥坯裂缝的简单工具,其上雕纹饰之后,就成为中国装饰图案与印章艺术的渊源,陶印即由此脱胎而出。
印章的形成与货物及私有财产的发展密切相关。《后汉书·祭祀志》指出,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三王时,私有制出现,诈骗、冒认、偷盗、侵夺等不正当行为渐起,为证明物归谁主,能在器物上戳压记号的印章便应运而生。殷商时代的经印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到了西周,随着“工商食官”为特征的商品经济出现,玺印跻身于符节一类行列,开始具有凭信的作用。
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或鉨,玺为在玉上刻制的,鉨是金属上刻制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从此鉨就废而不用了。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的规制。
秦代是中国文字由“籀书”演变成为篆书的时期,印的形式也更为广泛,印文圆润苍劲,笔势挺拔。汉代印章到达兴盛,史称汉印,字体由小篆演变成“缪篆”,其印形制、印纽亦十分精美。
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形成了众多流派,它也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学。
印章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的完美结合,在方寸之间展现出万千气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发展历程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艺术特点。
《刻章艺术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刻章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
教授学生刻章的基本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刻章的基本技法,如阴刻、阳刻等。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提高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刻章工具和材料的正确使用。
阴刻和阳刻的基本技法。
引导学生设计并完成简单的刻章作品。
难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刻刀的力度和角度,以达到理想的刻制效果。
帮助学生在刻制过程中处理细节,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和美观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刻章艺术的历史、工具材料、技法等基础知识。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刻章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
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刻制印章,在实践中掌握技巧。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设计和创作思路,相互交流学习。
四、教学准备
教学材料:刻刀、印石、印泥、砂纸、铅笔、橡皮等。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展示台等。
教学课件:包含刻章艺术的历史、技法、作品欣赏等内容的 PPT。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展示一些精美的刻章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刻章的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刻章的艺术特点。
(二)知识讲解(15 分钟)
介绍刻章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通过 PPT 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刻章作品。
讲解刻章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刻刀的种类、印石的选择等,并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
详细讲解刻章的基本技法,包括阴刻、阳刻的特点和操作方法,结合图片和简单的示例进行说明。
(三)教师示范(10 分钟)
教师在展示台上现场示范刻制一枚简单的印章,边刻边讲解步骤和注意事项。
强调刻刀的握法、用力的技巧以及如何避免错误。
(四)学生实践(45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或文字,用铅笔在印石上进行初步设计。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设计和刻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刻刀。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5 分钟)
学生完成作品后,将印章蘸上印泥,印在纸上进行展示。
组织学生相互欣赏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六)课堂(5 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刻章的历史、工具材料、技法和学生的实践情况。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刻章,提高自己的技艺。
六、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枚更复杂的印章。
推荐相关的书籍、网站和展览,让学生了解刻章艺术。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对刻章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验,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刻刀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指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适中的拓展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善篆刻的金陵胡文季老先生赠我名章一枚,是汉白文二字印,左右分布,材质虽普通玉石,然方寸之间,其书法、刀法、章法气韵怡然,风骨颇佳,把玩再三,爱不释手。
说起印章,记得有一个记载印章来源的神话传说很有趣,汉代纬书《春秋合成图》:“尧坐舟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后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神话传说给印章的诞生增加了某种神秘的色彩,且不足为信,但也让热爱印章艺术的人们平添了一份乐趣。
其实中国的雕刻文字,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从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一直到如今的政府公章、单位公章、书画家印章,无一不是熏染着刻字艺术的演变与革新。
明朝万历五年进士屠隆先生,在他的小品文《印章》中将印章的刻制过程与心得跃然呈现在纸上,“近刻玉章,并无昆吾刀‘蟾酥’之说,惟用真菊花钢煅而为刀,阔五分,厚三分,刀口平磨,取其平尖锋头为用。将玉章书篆文,以木架钤定,用刀随文镌之,一刀弗入,再锲一刀,多则三锲,玉屑起矣。但不可以力胜之,则滑而难刻。运刀以腕,更置砺石于旁,时时磨刀,使锋芒坚利,无不胜也,别无他术。”
晚清民国时期的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先生在论封泥中说:“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篆法体势方者,方易于劲(遒劲),但方并非即是劲,故要得其方劲。圆易于转(婉转)但圆并非即是转,故又要得其圆转。有方劲而无圆转,近于犷悍。有圆转而失方劲,近于媚俗。学封泥贵在方劲而兼圆转……。故用刀要拙,不拙则无高古雄深气韵,用锋宜锐,不锐则无峭拔英迈的风神”。
文人之间以印章为题的诗词也非常有意思。北宋大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写过《戏赠米元章二首》,其中“我有元晖古印章,印刓不忍与诸郎。虎儿笔力能扛鼎,教字元晖继阿章。”相传,黄庭坚藏有一方古印,是汉代的铜质官印,上面镌有“元晖”两个篆字,已经有上千年历史,非常珍贵,为了表示对米芾大儿子米友仁(小名虎儿,善行书)的喜爱,就把这方印送给了米芾,还建议他以印上的印文取为米友仁的字,传递了一段米黄之间书法大家友谊的佳话。
汉代印章艺术风格特点鲜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汉印外形规整,印面内部字的结体和笔法配置多为方形或长方或扁平,笔画通常横平竖直,布置匀称整齐,呈现出平整端庄的特点,如“后将军假司马”“军假司马”等印,无论字数多少,朱文、白文都呈正方形。
汉印在规矩整齐中富有变化。在方正的结体和平稳的笔画中会出现少许短斜笔,比如“广汉大将军章”“骑都尉印”;在横平竖直的笔画中会有一笔稍短微曲之笔,像“安昌侯家丞”“别部司马”;转角处常呈现外圆内方的形态,例如“军假司马”“骑督之印”;在稠密的结构中因巧妙结构留有小空隙,形成疏密对比,比如“诏假司马”“武德长印”。
汉印多铸印,其结体横平竖直,印面显得稳重浑厚、朴实自然。
汉印文字风格独特,缪篆作为基本书体,笔画线条简约质朴,结构方中带圆,带有隶意,适宜入印作篆。
在形态上,汉印形态多样,包括官印和私印两大类。官印皆为方形,大小有规定,且以阴文为主;私印则种类更多,大小无固定规格,并出现了“臣妾印”等特殊种类。
官印印文除四字外,还有五字、六字,甚至更多字的。汉印的章法布局丰富多样,往往能从整体出发作多种安排,结构谨严工稳,构思精巧,虚实相生;笔划横平竖直,同一个字的笔划距离大致相等;大方浑厚、朴拙天成。
汉代印章艺术成就显著,其气势雄强,小中见大,浑朴厚重,灵巧生动,茂密团聚,韵味无穷,为后世篆刻家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灵感。
汉印外形的规整特征
汉印外形以规整为显著特点。多呈正方形,极少数有长方等形状。其印面内部字的结体和笔法配置,以方形或长方或扁平为主。笔画一般横平竖直,布置匀称、整齐。比如“后将军假司马”“军假司马”等印,无论字数多少,朱文、白文都呈正方形。字的多少、笔画繁简有所不同,也能通过巧妙组合达到整体的协调统一,如“冯迁时”“淳于立印”等印。这种规整的外形使全印显得平整端庄、稳重大方,体现出汉代印章严谨的艺术风格。
汉印的规矩整齐中的变化
汉印虽整体规矩整齐,但并非毫无变化。在方正的结体和平稳的笔画中,常常存在着细微的变化。比如在“广汉大将军章”等印中,会有少许短斜笔,使印面充满生气,达到规矩与变化的和谐统一。有时会在笔画的直中有曲,如“刘进印信”印,增加了平板中的活泼气氛。又或者在转角处出现外沿圆、内角方的情况,如“张宗私印”,形成对比又协调的关系。还有在稠密的布局中,通过线条交叉形成小的空底,产生疏密对比,如“军曲侯印”,增加了透气和灵活之感。
汉印的铸印特点
汉印中的铸印具有独特的特点。铸印的线条多粗壮,由于翻铸的原因,线条显得饱满结实。如“淮阳王玺”等印,线条给人以稳重、浑厚、朴实无华之感。其制作过程中,不论是铸、凿,或碾、琢,刀法、笔法均表现得浑融一体,生动自然。铸印的起止处用刀修饰成的方角明显,线条的起止及中段运行都没有过多的装饰和提按顿挫转折等表现,显得较为单纯朴实。
汉印文字的风格
汉印文字风格独特,主要采用缪篆。缪篆笔画线条简约质朴,结构方中带圆,带有隶意,适宜入印作篆。汉印文字的变化遵循一定规律,已不再考虑文字的象形意味,对文字的方折、对称、规整要求更加明显。印文笔画多为横平竖直,粗细基本相等,间距也基本均匀。其端庄厚朴,匀称方正,构思精巧,气度从容,毫无后代印章的做作之感。
汉印的形态分类
汉印可分为官印和私印两大类。官印皆为方形,大小有规定,且以阴文为主。如汉代的“将军印”和“满白文”,布局方正平直,无板滞之气。私印则种类更多,大小无固定规格,并出现了“臣妾印”等特殊种类。私印中的姓名印以端庄平正、严谨浑厚为胜。汉初的玺印袭用秦制,后来逐渐有所改变,边框界格都逐渐消失。
汉印的章法布局
汉印的章法布局丰富多样。其显著特征之一是平分印面,如“皇后之玺”“军司马印”等印,这种布局庄重、稳定、平和、端庄,带来厚重、博大、宽容、深沉等审美感受。在章法上还注重呼应,通过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关系和笔画的走向,使印面交错融合,达到稳定的效果。汉印在笔画的安排上也有巧妙之处,力求达到整体的平衡与和谐。
汉代印章艺术风格特点显著,规整端庄中蕴含变化,文字风格独特,形态分类明确,章法布局精妙,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对后世印章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昭通刻章|昭通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大铭
在一个宁静的村庄里,有一位名叫赵刚的刻章师傅。他的手艺传承自祖辈,精湛而独特。
有一年,村里遭遇了罕见的旱灾,颗粒无收。村民们纷纷陷入绝望之中。赵刚决定用自己的刻章技艺为村庄带来希望。
他日夜不停地工作,刻制了一枚象征着丰收与希望的印章。他带着这枚印章,前往附近的寺庙祈福。神奇的是,不久之后,天空降下了甘霖,滋润了干涸的土地。
从此,这枚印章成为了村庄的吉祥物,被村民们世代传颂。而赵刚的刻章故事,也成为了人们心中关于信念和奇迹的传说。
尧授天赤帝符玺:汉代纬书《春秋合诚图》记载,尧坐在舟中与太尉舜一起观看,凤凰背负着图献给尧,图用赤玉做匣子,长三尺八寸,厚三寸,有黄玉的匣子边缘和白玉的绳子,封住两端,其印章上写着“天赤帝符玺”。
黄帝的天王符玺:据汉代编写的纬书《春秋运斗枢》所述,黄帝时期,黄龙背负着河图,其中有一个带“钅旁”的物件,上面的文字是“天王符玺”。
这些神话传说给印章的诞生增加了神秘的色彩,反映了古人对印章的重视和崇拜。它们不符合科学事实,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印章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
也有一些与印章相关的神兽文化,例如:
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灵兽,在二十八星宿中,青龙代表东方七宿与太昊的东方之神,五行中属木,象征春季,被视为农耕社会的主要“图腾”,因为古人认为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决定着农耕收成。
貔貅:相传是一种凶猛的瑞兽,分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雌性名为“貅”。在古时,一角的貔貅称为“天禄”,两角的称为“”。
螭: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是一种没有角的龙。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螭首散水”。
玄武: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灵兽,是传统文化中四象之一。
甪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与麒麟相似,头上一角,据说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只陪伴明君,专为英明帝王传书护驾,寓意国泰民安、生活富裕、人世昌隆、人寿年丰。
在印章纽饰中常出现这些寓意吉祥的古兽形象。随着时间推移和文化发展,它们从庙宇走进屋宅,或被雕刻成精致配饰供人随身佩戴,以纳福驱邪。
印章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殷商时代。
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现代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受当时在模子里置竹篮条或绳子,再用泥涂在模子里,待半干后取出,陶坯表面会留下清晰篮或绳印纹的制陶方法启示,先民们后来直接在陶拍上刻纹饰。陶拍原是用以拍打方式弥合泥坯裂缝的简单工具,其上雕纹饰之后,就成为中国装饰图案与印章艺术的渊源,陶印即由此脱胎而出。
印章的形成与货物及私有财产的发展密切相关。《后汉书·祭祀志》指出,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三王时,私有制出现,诈骗、冒认、偷盗、侵夺等不正当行为渐起,为证明物归谁主,能在器物上戳压记号的印章便应运而生。殷商时代的经印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到了西周,随着“工商食官”为特征的商品经济出现,玺印跻身于符节一类行列,开始具有凭信的作用。
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或鉨,玺为在玉上刻制的,鉨是金属上刻制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从此鉨就废而不用了。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的规制。
秦代是中国文字由“籀书”演变成为篆书的时期,印的形式也更为广泛,印文圆润苍劲,笔势挺拔。汉代印章到达兴盛,史称汉印,字体由小篆演变成“缪篆”,其印形制、印纽亦十分精美。
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形成了众多流派,它也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学。
印章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的完美结合,在方寸之间展现出万千气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发展历程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艺术特点。
《刻章艺术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刻章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
教授学生刻章的基本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刻章的基本技法,如阴刻、阳刻等。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提高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刻章工具和材料的正确使用。
阴刻和阳刻的基本技法。
引导学生设计并完成简单的刻章作品。
难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刻刀的力度和角度,以达到理想的刻制效果。
帮助学生在刻制过程中处理细节,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和美观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刻章艺术的历史、工具材料、技法等基础知识。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刻章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
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刻制印章,在实践中掌握技巧。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设计和创作思路,相互交流学习。
四、教学准备
教学材料:刻刀、印石、印泥、砂纸、铅笔、橡皮等。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展示台等。
教学课件:包含刻章艺术的历史、技法、作品欣赏等内容的 PPT。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展示一些精美的刻章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刻章的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刻章的艺术特点。
(二)知识讲解(15 分钟)
介绍刻章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通过 PPT 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刻章作品。
讲解刻章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刻刀的种类、印石的选择等,并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
详细讲解刻章的基本技法,包括阴刻、阳刻的特点和操作方法,结合图片和简单的示例进行说明。
(三)教师示范(10 分钟)
教师在展示台上现场示范刻制一枚简单的印章,边刻边讲解步骤和注意事项。
强调刻刀的握法、用力的技巧以及如何避免错误。
(四)学生实践(45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或文字,用铅笔在印石上进行初步设计。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设计和刻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刻刀。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5 分钟)
学生完成作品后,将印章蘸上印泥,印在纸上进行展示。
组织学生相互欣赏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六)课堂(5 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刻章的历史、工具材料、技法和学生的实践情况。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刻章,提高自己的技艺。
六、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枚更复杂的印章。
推荐相关的书籍、网站和展览,让学生了解刻章艺术。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对刻章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验,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刻刀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指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适中的拓展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善篆刻的金陵胡文季老先生赠我名章一枚,是汉白文二字印,左右分布,材质虽普通玉石,然方寸之间,其书法、刀法、章法气韵怡然,风骨颇佳,把玩再三,爱不释手。
说起印章,记得有一个记载印章来源的神话传说很有趣,汉代纬书《春秋合成图》:“尧坐舟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后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神话传说给印章的诞生增加了某种神秘的色彩,且不足为信,但也让热爱印章艺术的人们平添了一份乐趣。
其实中国的雕刻文字,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从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一直到如今的政府公章、单位公章、书画家印章,无一不是熏染着刻字艺术的演变与革新。
明朝万历五年进士屠隆先生,在他的小品文《印章》中将印章的刻制过程与心得跃然呈现在纸上,“近刻玉章,并无昆吾刀‘蟾酥’之说,惟用真菊花钢煅而为刀,阔五分,厚三分,刀口平磨,取其平尖锋头为用。将玉章书篆文,以木架钤定,用刀随文镌之,一刀弗入,再锲一刀,多则三锲,玉屑起矣。但不可以力胜之,则滑而难刻。运刀以腕,更置砺石于旁,时时磨刀,使锋芒坚利,无不胜也,别无他术。”
晚清民国时期的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先生在论封泥中说:“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篆法体势方者,方易于劲(遒劲),但方并非即是劲,故要得其方劲。圆易于转(婉转)但圆并非即是转,故又要得其圆转。有方劲而无圆转,近于犷悍。有圆转而失方劲,近于媚俗。学封泥贵在方劲而兼圆转……。故用刀要拙,不拙则无高古雄深气韵,用锋宜锐,不锐则无峭拔英迈的风神”。
文人之间以印章为题的诗词也非常有意思。北宋大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写过《戏赠米元章二首》,其中“我有元晖古印章,印刓不忍与诸郎。虎儿笔力能扛鼎,教字元晖继阿章。”相传,黄庭坚藏有一方古印,是汉代的铜质官印,上面镌有“元晖”两个篆字,已经有上千年历史,非常珍贵,为了表示对米芾大儿子米友仁(小名虎儿,善行书)的喜爱,就把这方印送给了米芾,还建议他以印上的印文取为米友仁的字,传递了一段米黄之间书法大家友谊的佳话。
汉代印章艺术风格特点鲜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汉印外形规整,印面内部字的结体和笔法配置多为方形或长方或扁平,笔画通常横平竖直,布置匀称整齐,呈现出平整端庄的特点,如“后将军假司马”“军假司马”等印,无论字数多少,朱文、白文都呈正方形。
汉印在规矩整齐中富有变化。在方正的结体和平稳的笔画中会出现少许短斜笔,比如“广汉大将军章”“骑都尉印”;在横平竖直的笔画中会有一笔稍短微曲之笔,像“安昌侯家丞”“别部司马”;转角处常呈现外圆内方的形态,例如“军假司马”“骑督之印”;在稠密的结构中因巧妙结构留有小空隙,形成疏密对比,比如“诏假司马”“武德长印”。
汉印多铸印,其结体横平竖直,印面显得稳重浑厚、朴实自然。
汉印文字风格独特,缪篆作为基本书体,笔画线条简约质朴,结构方中带圆,带有隶意,适宜入印作篆。
在形态上,汉印形态多样,包括官印和私印两大类。官印皆为方形,大小有规定,且以阴文为主;私印则种类更多,大小无固定规格,并出现了“臣妾印”等特殊种类。
官印印文除四字外,还有五字、六字,甚至更多字的。汉印的章法布局丰富多样,往往能从整体出发作多种安排,结构谨严工稳,构思精巧,虚实相生;笔划横平竖直,同一个字的笔划距离大致相等;大方浑厚、朴拙天成。
汉代印章艺术成就显著,其气势雄强,小中见大,浑朴厚重,灵巧生动,茂密团聚,韵味无穷,为后世篆刻家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灵感。
汉印外形的规整特征
汉印外形以规整为显著特点。多呈正方形,极少数有长方等形状。其印面内部字的结体和笔法配置,以方形或长方或扁平为主。笔画一般横平竖直,布置匀称、整齐。比如“后将军假司马”“军假司马”等印,无论字数多少,朱文、白文都呈正方形。字的多少、笔画繁简有所不同,也能通过巧妙组合达到整体的协调统一,如“冯迁时”“淳于立印”等印。这种规整的外形使全印显得平整端庄、稳重大方,体现出汉代印章严谨的艺术风格。
汉印的规矩整齐中的变化
汉印虽整体规矩整齐,但并非毫无变化。在方正的结体和平稳的笔画中,常常存在着细微的变化。比如在“广汉大将军章”等印中,会有少许短斜笔,使印面充满生气,达到规矩与变化的和谐统一。有时会在笔画的直中有曲,如“刘进印信”印,增加了平板中的活泼气氛。又或者在转角处出现外沿圆、内角方的情况,如“张宗私印”,形成对比又协调的关系。还有在稠密的布局中,通过线条交叉形成小的空底,产生疏密对比,如“军曲侯印”,增加了透气和灵活之感。
汉印的铸印特点
汉印中的铸印具有独特的特点。铸印的线条多粗壮,由于翻铸的原因,线条显得饱满结实。如“淮阳王玺”等印,线条给人以稳重、浑厚、朴实无华之感。其制作过程中,不论是铸、凿,或碾、琢,刀法、笔法均表现得浑融一体,生动自然。铸印的起止处用刀修饰成的方角明显,线条的起止及中段运行都没有过多的装饰和提按顿挫转折等表现,显得较为单纯朴实。
汉印文字的风格
汉印文字风格独特,主要采用缪篆。缪篆笔画线条简约质朴,结构方中带圆,带有隶意,适宜入印作篆。汉印文字的变化遵循一定规律,已不再考虑文字的象形意味,对文字的方折、对称、规整要求更加明显。印文笔画多为横平竖直,粗细基本相等,间距也基本均匀。其端庄厚朴,匀称方正,构思精巧,气度从容,毫无后代印章的做作之感。
汉印的形态分类
汉印可分为官印和私印两大类。官印皆为方形,大小有规定,且以阴文为主。如汉代的“将军印”和“满白文”,布局方正平直,无板滞之气。私印则种类更多,大小无固定规格,并出现了“臣妾印”等特殊种类。私印中的姓名印以端庄平正、严谨浑厚为胜。汉初的玺印袭用秦制,后来逐渐有所改变,边框界格都逐渐消失。
汉印的章法布局
汉印的章法布局丰富多样。其显著特征之一是平分印面,如“皇后之玺”“军司马印”等印,这种布局庄重、稳定、平和、端庄,带来厚重、博大、宽容、深沉等审美感受。在章法上还注重呼应,通过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关系和笔画的走向,使印面交错融合,达到稳定的效果。汉印在笔画的安排上也有巧妙之处,力求达到整体的平衡与和谐。
汉代印章艺术风格特点显著,规整端庄中蕴含变化,文字风格独特,形态分类明确,章法布局精妙,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对后世印章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昭通刻章|昭通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大铭
在一个宁静的村庄里,有一位名叫赵刚的刻章师傅。他的手艺传承自祖辈,精湛而独特。
有一年,村里遭遇了罕见的旱灾,颗粒无收。村民们纷纷陷入绝望之中。赵刚决定用自己的刻章技艺为村庄带来希望。
他日夜不停地工作,刻制了一枚象征着丰收与希望的印章。他带着这枚印章,前往附近的寺庙祈福。神奇的是,不久之后,天空降下了甘霖,滋润了干涸的土地。
从此,这枚印章成为了村庄的吉祥物,被村民们世代传颂。而赵刚的刻章故事,也成为了人们心中关于信念和奇迹的传说。
成立日期 | 2024年05月30日 | ||
主营产品 | 本地刻章,印章定制,制作印章,签名印章 | ||
公司简介 | [大铭刻章公司]——镌刻卓越,印记永恒[大铭刻章公司名称]是一家在刻章领域拥有卓越声誉和丰富经验的专业公司。自成立以来,我们始终秉持着精湛工艺、品质至上的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刻章服务。公司拥有先进的刻章设备和专业的技术团队。无论是传统的手工刻章还是现代化的激光雕刻,我们都能熟练掌握,确保每一枚印章都精雕细琢、完美无瑕。我们注重细节,从印章的设计到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以满足客户对于 ... |
公司新闻
- 汝南刻章|汝南合同章、公章、财务章汝南刻章|汝南合同章、公章、财务章汝南尧授天赤帝符玺:汉代纬书《春秋合诚图》记载... 2025-01-01
- 肥西刻章|肥西合同章、公章、财务章肥西刻章|肥西合同章、公章、财务章肥西印章,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从先秦... 2025-01-01
- 威宁刻章|威宁合同章、公章、财务章威宁刻章|威宁合同章、公章、财务章威宁齐白石的篆刻作品:齐白石的篆刻以单刀直冲为... 2025-01-01
- 富县刻章|富县合同章、公章、财务章富县刻章|富县合同章、公章、财务章富县篆刻刀法的技巧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冲刀... 2025-01-01
- 米易刻章|米易合同章、公章、财务章米易刻章|米易合同章、公章、财务章米易刀法在篆刻艺术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塑造线条... 2025-01-01
我们的其他产品
- 鹤山刻章|鹤山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大铭100.00元/大铭印章
品牌:大铭刻章 - 亭湖刻章|亭湖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大铭100.00元/大铭印章
品牌:大铭刻章 - 榆树刻章|榆树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大铭100.00元/大铭印章
品牌:大铭刻章 - 建阳刻章|建阳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大铭100.00元/大铭印章
品牌:大铭刻章 - 卫东刻章|卫东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大铭100.00元/大铭印章
品牌:大铭刻章 - 三河刻章|三河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大铭100.00元/大铭印章
品牌:大铭刻章 - 垫江刻章|垫江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大铭100.00元/大铭印章
品牌:大铭刻章 - 杞县刻章|杞县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大铭100.00元/大铭印章
品牌:大铭刻章 - 威海刻章|威海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大铭100.00元/大铭印章
品牌:大铭刻章 - 石林刻章|石林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大铭100.00元/大铭印章
品牌:大铭刻章